1.北航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咽拭子采集仿生软体机器人研究取得新进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仿生软体机器人实验室研究团队设计研发出一种软体咽拭子采样机器人,于2021年1月25日在国际机器人领域著名期刊《IEEE Robotics & Automation Magazine》上以“Atapered soft robotic oropharyngeal swab for throat testing: A New Way toCollect Sputa Samples”为标题在线发表。该研究提出利用软体机器人的可变性特性,替代传统的刚性咽拭子,以软体咽拭子在受试者咽喉部变形取代刚性末端在受试者眼前的运动,进而大大降低了受试者在面向刚性机器人时的心理恐慌程度,并提高了机器人的采样安全性。该研究已申请发明专利。
2.云知声被终止科创板上市审核
上交所发布公告,称2021年2月18日,云知声因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根据《审核规则》第六十七条(二),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这是继柔宇之后,第二家被上交所终止审核的知名科技企业。 3.IBM考虑出售AI医疗业务沃森健康 1月19日,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IBM 正在考虑出售 Watson Health 业务,可能的方案包括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医疗行业企业或者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阿里巴巴、康奈尔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及牛津大学的团队,收集了一个用于遮挡视频实例分割的大规模数据集 OVIS(Occluded Video Instance Segmentation ),可用于同时检测、分割和跟踪遮挡场景中的实例。这是继谷歌 YouTube-VIS 数据集之后,第二个大规模遮挡视频实例分割数据集。这是继谷歌YouTube-VIS 数据集之后,第二个大规模遮挡视频实例分割数据集。 5.“机器人钻工”首次在涪陵页岩气田“上岗” 据悉,日前,涪陵页岩气田在钻井作业中,首次应用了自动化钻井设备与智能操作系统。这套设备系统就像训练有素的钻工一样,可独立完成选管、上扣、打钻、卸扣等一系列钻井工序,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保障了施工安全。“机器人钻工”,包括钻井高空自动排管机械手、液动吊卡、气动卡瓦、电动闸门组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可以支持多种远程控制和布局设计,只需按一次按钮,即可远程完成钻杆、套管等钻具的旋扣连接工作。此外,这套设备系统还可以对油压、气压、水温、流量等钻井参数也实现实时智能监控,出现任何异常都会马上报警。接下来,涪陵页岩气田将对该设备系统的适用性进行改进,总结经验,形成规范,并逐步在气田推广,进一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和风险。 6.华东首家“智慧能源联合实验室”在杭成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与粒子引擎共同创办的“智慧能源联合实验室”在杭州举行揭牌仪式,这是华东地区首家“智慧能源联合实验室”,也是国内首家以人工智能与能源互联网融合应用为研究方向的实验室。 7.戴姆勒将借助AWS开发自动驾驶卡车 近日,戴姆勒卡车旗下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宣布,选择AWS作为其首选的云服务商。将利用AWS快速且安全的数据传输能力,为即将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和弗吉尼亚州部署的下一代自动驾驶卡车测试车队提供数据保障。 该文章内容转载自机器人大讲堂、HyperAI超神经、未来图灵、工业机器人大咖、北航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


